讀書筆記 — 雪球速讀法:累積雜學資料庫,達到看書十倍速,大考小考通通難不倒
雪球速讀法:累積雜學資料庫,達到看書十倍速,大考小考通通難不倒 — 宇都出雅巳
作者宇都出雅巳目前為 TRESPECT 經營教育研究所的代表。開設講座、個別指導如何活用速讀、記憶法,亦提供以個人為對象的顧問服務,並在企業講習會上指導傾聽、觀察的方法。於著名的資訊網站 All About 擔任「記憶法」的介紹人。
作者在此書指出速讀能力的公式:
速讀能力 = 速讀技巧 × 雜學資料庫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)
我們在讀任何讀物的時候,會用到我們從前所累積的所有知識、資訊、經驗等「雜學資料庫」。因此讀得快或慢,與你資料庫的質與量息息相關。
本書介紹著重「資料庫」的速讀方式,也就是能夠高速大量循環的「雪球速讀法」。
《雪球速讀法:累積雜學資料庫,達到看書十倍速,大考小考通通難不倒》讀書心得
我總是覺得我的閱讀速度還滿慢的,常常跟同事在同一個螢幕看同一篇文章時,我就是要花比較多時間,因為自學生時代開始,我的讀書方法就是看字時在心裡默念出來,而且某一句或某個段落看不太懂時,就會重複慢慢細讀。這樣的習慣後來在職場或生活上有時還滿吃虧的,同一個技術文件就看得比別人慢,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學習。
看書閱讀是最能有系統且便宜的方式來投資自己、提升自己。最近,我在一些喜歡閱讀的名人的書上或網誌上,都有看到他們建議練習速讀來加快閱讀速度,讓投入閱讀時間的報酬率拉大,可以有效率的接受新知。
這本《雪球速讀法:累積雜學資料庫,達到看書十倍速,大考小考通通難不倒》是在網路上滿多人推薦的速讀書。作者提到速讀能力的公式:
速讀能力 = 速讀技巧 × 雜學資料庫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)
我們在讀任何讀物的時候,會用到我們從前所累積的所有知識、資訊、經驗等「雜學資料庫」。因此讀得快或慢,與你資料庫的質與量息息相關。只要擁有與某本書相關的知識,資訊、經驗等資料庫,即使不經過特別訓練,這本書你也能讀得比別人快。比起學到的技巧,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技巧,看過許許多多的書,增加讀書量及讀書經驗,並累積大量資料庫,這才是我能學會速讀的主因。不管你學會再多速讀的技巧,若是完全不曉得與書中內容相關的知識,那麼困難的書還是困難的書,不會變簡單。
書中提到的「速讀技巧」有兩項:
- 閱讀時不轉換成聲音
- 閱讀時不求甚解
大多數課程,只把學習速讀的重點放在速讀技巧本身,其實是繞大遠路。資料庫是學習速讀技術的關鍵。
那麼要怎麼累積這本書有關的資料庫呢?最好的辦法就是讀這本書。這不就變成雞生蛋,蛋生雞的問題了嗎?作者提出了「雪球閱讀法」,要從「只讀一遍」改成「重覆閱讀」。重覆閱讀同一本書,逐漸累積與這本書相關的資料庫,再利用這些資料庫來進行速讀。
首先很快的用眼睛掃過,抓住這本書的特徵,便能逐漸累積關於這本書的知識和資訊等資料庫,下次讀這本書的時候,就能比第一次讀的速度快上許多。雖說要重覆閱讀,但其實要重覆讀的只有目錄、前言和後記,只要邊看邊跳著讀那些標題和關鍵字,用你覺得能輕鬆讀過的方式閱讀就可以。
要抓到這種「在輕鬆的狀態下看書,並保持寬廣視野」的閱讀方式,作著舉例,就像在拉麵店往牆上的價目表一眼望過去,或是在超市裡瀏覽各項商品的標價一樣,每個人都做得到。
為了達到累積資料庫的目的,不只要「高速」閱讀 還要「大量循環」,一開始先將閱讀對象縮小到一定範圍,再慢慢地擴大。作者提到了兩個原則:
第一原則,「讀得快,更容易理解內容」。與其執著在看不懂的部分,重覆看上許多遍,不如先一口氣讀下去, 以明白整本書的架構,才能更快的掌握到這本書的主旨。
第二原則,「第二次讀的時候,會比第一次讀得更快」。因為和第一次讀比起來,第二次讀的時候,對於書中的單字、語詞,以及文字脈絡較熟悉,能掌握整體構造的緣故。
以下是使用雪球速讀法在三十分鐘讀完一本書的方法:
- 一開始的二到三分鐘,重覆閱讀目錄五到十遍。
- 用六分鐘重覆閱讀前言、後記十遍。
- 讀本文時,要跳著讀每個段落的標題(五到六分鐘內讀三遍)。
- 剩下的十五分鐘,則是以自己感興趣的文字、段落為中心,重覆閱讀。
這種雪球速讀法我相信是有效的,也正在用這種方式訓練自己,但我之前的閱讀習慣已經根深蒂固,在閱讀時都會在心中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出來,這個部分超難改掉的,因此還是造成我的閱前速度緩慢。而刻意不在心中唸字,用「看」的快速掃過時,又覺得完全沒「讀」進去。作者提到仿間的速讀技巧是在讀書時心中持續默念「原來如此」,從外在的形式下手,一邊點頭一邊讀下去。我可能也要這樣試試,讓讀書時不將字轉換成聲音。
另一點是,讀的書也不能夠真的和自己的知識、經驗差別太大,不然我覺得用雪球閱讀法也會很困難看懂。
《雪球速讀法:累積雜學資料庫,達到看書十倍速,大考小考通通難不倒》摘錄自書中的筆記:
- 我們在讀任何讀物的時候,會用到我們從前所累積的所有知識、資訊、經驗等「雜學資料庫」。因此讀得快或慢,與你資料庫的質與量息息相關。
- 只要擁有與某本書相關的知識,資訊、經驗等資料庫,即使不經過特別訓練,這本書你也能讀得比別人快。
- 內容熟悉的書可以讀比較快。
- 若一直看同一個領域的書,該領域的書籍會愈看愈快。
- 已經看過一遍的書,第二次看的時候會比第一次快。
- 比起學到的技巧,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技巧,看過許許多多的書,增加讀書量及讀書經驗,並累積大量資料庫,這才是我能學會速讀的主因。
- 不管你學會再多速讀的技巧,若是完全不曉得與書中內容相關的知識,那麼困難的書還是困難的書,不會變簡單。
- 遺憾的是,「只要將看到的資訊輸入大腦,大腦就會自動幫我們處理,達到速讀的目的」,這種想法是天大的誤會。
- 看到「事者竟志有成」的時候,也是因為你本來就知道「有志者事竟成」這句話,才能夠馬上明白它的意思。
- 若想「只看一間便明白內容」,需具備與書中內容相關的資料庫,速讀教室卻刻意隱瞞了這個概念。
- 雜學資料庫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等)累積愈多的人,閱讀的速度愈快。
- 提升閱讀速度不等於速讀。
- 速讀能力 = 速讀技巧 X 雜學資料庫 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等)
- 能夠讓你學會速讀的技巧的關鍵,其實還是你的資料庫。
- 不是眼睛動得快就好
- 保持視野的遼闊,在放鬆的狀態下讓視線自然遊走。從結果看來,雖然沒有刻意快速移動眼球,卻更能快速得到我們想要的資訊。
- 並非要你看一眼就讀完一整頁
- 人類的視野可以分成「中心視野」以及「周圍視野」兩種。
- 讀者能夠清楚地辨認在「中心視野」內的文字,讀者雖然知道「周圍視野」,也就是「中心視野」周圍區域寫著某些文字,但卻無法辨認這些文字是什麼意思。
- 比起一直想著要將周圍視野納入中心視野,更重要的是,要在閱讀時保持輕鬆的狀態,不去在意看到的是中心視野還是周圍視野,而是要維持視野的廣度,與進行「視點移動訓練」時類似。
- 戒掉將文字轉換成聲音的習慣
- 速讀可說是一種「在輕鬆的狀態下看書,並保持寬廣視野」的閱讀方式。就像在拉麵店往牆上的價目表一眼望過去,或是在超市裡瀏覽各項商品的標價一樣,每個人都做得到。
- 因為「想明白內容」所以才讀得慢
- 但事實上,速讀就是要拋棄「想要明白內容」這個想法。
- 速讀技巧
- 閱讀時不轉換成聲音
- 閱讀時不求甚解
- 「擬似速讀訓練」馬上體驗速讀
- 不要有「想明白內容」的念頭,放鬆心情,保持遼闊的視野。即使沒經過特殊的訓練,只要重覆閱讀同樣的文章,也能夠學習到這樣的速讀技巧。
- 在讀第一次、第二次的時候,你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文章內的知識、資訊,以及讀過這篇文章的經驗。換句話說,你累積了關於這篇文章的「資料庫」。
- 只要有這些「資料庫」,就能夠自然而然發揮速讀的效果。看書、讀書等動作,看起來像是用「眼睛」去看,但事實上是用「大腦」在看。
- 大多數課程,只把學習速讀的重點放在速讀技巧本身,反而是繞大遠路。
- 上過速讀課程的人當中,的確有些人能夠實際感受到「讀書速度明顯提升」,然而,他們幾乎都是閱讀過大量書籍的人。
- 資料庫是學習速讀技術的關鍵。
- 速讀能力 = 速讀技巧 X 雜學資料庫 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等)
- 速讀技巧,指的就是「閱讀時不轉換成聲音」、「閱讀時不求甚解」等能力。
- 資料庫才是速讀不可或缺的要素,以往累積的資料庫愈多,愈容易發揮所學到的速讀技巧。
- 相較於把重點放在速讀技巧的訓練,把重點放在資料庫的訓練,能更有效率地提升速讀能力。
- 以往速讀法有以下缺點:
- 為了學習速讀技巧接受各式各樣訓練,因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及金錢
- 必須具備與「想讀的書」相關的資料庫,才能理解書中的內容,若不具備資料庫則無法理解。
- 若要克服這兩項缺點,要將重點放在資料庫上, 效率的累積資料庫。
- 若想累積這本書相關的資料庫,最好的辦法就是讀這本書。
- 也就是說,要從「只讀一遍」改成「重覆閱讀」。重覆閱讀同一本書,逐漸累積與這本書相關的資料庫,再利用這些資料庫來進行速讀。
- 首先很快的用眼睛掃過,抓住這本書的特徵,便能逐漸累積關於這本書的知識和資訊等資料庫,下次讀這本書的時候,就能比第一次讀的速度快上許多。
- 雖說要重覆閱讀,但其實要重覆讀的只有目錄、前言和後記,只要邊看邊跳著讀那些標題和關鍵字,用你覺得能輕鬆讀過的方式閱讀就可以。
- 速讀的複利效果。
- 不要執著於看不懂的地方。
- 快速讀過之後,可以累積一些資料庫。
- 累積一些資料庫之後,使閱讀速度提升。
- 閱讀速度提升後,累積資料庫的效率也跟著提升。
- 為了達到累積資料庫的目的,不只要「高速」閱讀 還要「大量循環」,一開始先將閱讀對象縮小到一定範圍,再慢慢地擴大。
1. 將閱讀範圍限制在目錄、前言、後記,也就是書籍濃縮而成的精華部分。
2. 將閱讀對象限縮至標題、關鍵字、可以跳著看。
- 若將閱讀的範圍縮小到只看標題,那麼到翻開下一頁前,所花費的時間只要幾秒就足夠。
- 第一原則,「讀得快,更容易理解內容」。
- 與其執著在看不懂的部分,重覆看上許多遍,不如先一口氣讀下去, 以明白整本書的架構,才能更快的掌握到這本書的主旨。
- 慢慢讀並不見得就能夠理解得比較快、比較深入。
- 使用雪球閱讀法時,一開始先將閱讀範圍縮小到目錄、前言、後記,讀到本文時,即使有看不懂的地方也是「高速」地把它讀過。不要認為這種閱讀方式很隨便,其實這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掌握到這本書的整體架構,有著「放眼整片森林」的效果。
- 第二原則,「第二次讀的時候,會比第一次讀得更快」。
- 因為和第一次讀比起來,第二次讀的時候,對於書中的單字、語詞,以及文字脈絡較熟悉,能掌握整體構造的緣故。
- 良性循環
- 閱讀速度快,所以能重覆閱讀許多次。
- 重覆閱讀許多次,後以能讀得更快。
- 讀得更快,所以能重覆閱讀更多次。
- 重覆閱讀更多次,所以又能再讀得更快。
- 高速大量循環的技巧不只能有效率地累積資料庫,另一方面,也能將速讀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- 以三十分鐘讀完這本書為目標,開始進行速讀。
- 另外,在閱讀的時候,也請你至少花三十分鐘的時間讀一本書。
- 目錄濃縮書籍的資訊
- 高速大量循環技巧的第一個重點,就是在一開始要縮小閱讀的範圍。
- 請讀者保持輕鬆的心情,抱著「只要多讀幾遍就能逐漸明白標題意思」的想法,先一口氣「高速」讀過,這便是這個階段的重點。
- 首先請在兩分鐘內把目錄重覆讀十遍!
- 有些人會相當介意目錄中無法一目瞭然,或者不明白意義的語詞,而感到焦躁,想把這些部分再慢慢多讀幾遍。但是如果在這裡停下來,「為求明白」而開始慢慢閱讀,就變回以往的閱讀方式,而不是速讀。
- 「閱讀時不求甚解」的訣竅
- 由於目錄不是長篇大論的文章,篇幅相當有限,所以能夠一口氣大量重覆閱讀。在重覆閱讀的過程中,就能發揮速讀技巧,使讀者容易抓到速讀的感覺。
- 不要因為看懂、看不懂而讓情緒產生變化,而是要像在處理事務一樣,集中精神,將看得懂和看不懂的部分分開來。
- 讀完目錄,接著要讀「前言、後記」
- 為什麼不直接看本文就好了呢?這是因為大多數的書籍,會把寫這本書的目的,及及由這本書的論述可得到的結論,去蕪存菁,整理在前言和後記裡。
- 前言、後記不要用讀的,要用「看」的。
- 要怎樣才算「讀過」一本書?
- 將閱讀範圍縮小到目錄、前言、後記之後,用「高速大量循環」的雪球速讀法快速閱讀,反而比讀本文還要接近「讀完一本書」的定義。
- 當然,我想說的並不是只要讀目錄、前言、後記,就等於讀完整本書。不過,只要有十分鐘,就能夠藉著重覆閱讀目錄、前言、後記,累積足夠的資料庫,之後便能更加快且深入地閱讀本文。
- 閱讀本文時請先讀標題
- 一開始請不要直接閱讀整篇本文,而是要想辦法縮小範圍閱讀,再慢慢的擴大閱讀的範圍。
- 厚重書籍的閱讀方式
- 只要標題就好
- 要是一開始就抱著讀一遍就要完全理解的想法,打算讀完整本書的內文,很容易被書的份量壓得喘不過氣。不過,要是把心態轉換成「先看過標題就好」。那麼需要記住的資訊量便會一口氣少很多,使讀者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閱讀計劃。
- 閱讀報紙的時候,一般人會很自然的跳著閱讀,請把這樣的閱讀方式用在一般書籍上。
- 想加快閱讀速度,請「同意」書中的內容。
- 請讀者依照這個方法,在讀書時心中持續默念「原來如此」,從外在的形式下手,一邊點頭一邊讀下去。
- 前十五分鐘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。
- 後十五分鐘重覆閱讀深入細節。
- 要是發現感興趣的關鍵字,就要像之前閱讀標題的時候一樣,尋找關鍵字的位置,以關鍵字為中心、閱讀包含這些關鍵字的文章。
- 三十分鐘速讀整本書的方法
- 一開始的二到三分鐘,重覆閱讀目錄五到十遍。
- 用六分鐘重覆閱讀前言、後記十遍。
- 讀本文時,要跳著讀每個段落的標題(五到六分鐘內讀三遍)
- 剩下的十五分鐘,則是以自己感興趣的文字、段落為中心,重覆閱讀。
- 在整體與細節間來來回回閱讀,也是維持「高速大量循環」效率訣竅。一般人常常看到感興趣的段落,就陷入這些文字中,不知不覺中放慢速度閱讀。這種時候回到較全面的角度,俯微整本書的內容,才能維持速讀的效率。
- 找出不懂的地方,才是真正的閱讀。
- 若過於在意閱讀時間,只讀那些可以迅速看完的書,反而才是浪費時間和金錢。
- 和短時間就能讀完,沒留下任何殘餘價值的書本比起來,那些在讀完之後,還能陪著讀者走過一段長路,讓讀者能時時回味的書,才能成為我們的精神糧食。
- 小說也能速讀
- 小說原本就是一種速讀起來很簡單的書籍。
- 對於很少在看小說的人,相當推薦用雪球速讀法的「高速大量循環技巧」,來閱讀那些較為艱澀的小說。
- 在讀書的時候,並非將書中內容原原本本下載到腦中,而是書中內容與讀者所擁有的資料庫產生共鳴,就像是腦中產生化學反應一樣。
- 速讀時真正重要的,是保持自己在易於與書本共鳴的狀態,並掌握共鳴的效果。其實要進入「與書共鳴」的狀態,不需要經過任何特別訓練。重覆閱讀同一本書,便能自然而然地達到這種境界。
- 別被「輕鬆速讀法」誤導
- 「誤導讀者的速讀法」會使讀者「自認為已經明白」書中所有內容
- 「檢索速讀」會使讀者只想從書本中找到自己想看的資訊
- 仿間「影像閱讀法」
- 將書中資訊印在腦海,需一頁頁俯瞰整體內容
- 讀者並不是為了要累積新的資料庫而重複看同一本書,是為了從印在腦海的內容中提取出需要的資訊。
- 一味的追求速度,最後只會偏離閱讀的本質,走向投機取巧的偏路。
- 仿間「槓桿閱讀法」
- 在閱讀時,要明確瞭解閱讀這本書的目的,並仔細計算可以獲得的成果。並且為了讓自己能達到那樣的成果,用最短的路徑前進。
- 在這種閱讀讀方法中,讀者只能選擇能幫助自己達到目的的段落,並用最快的速度讀完,其他部分則捨棄不去閱讀。
- 「一開始便決定讀這本書的目的」乍聽之下很合理,但如果做得太過頭,反而會讓閱讀的報酬率下降。
- 用檢索的方式速讀,即使讀得再迅速 自認為「讀完」大量畫籍,事實上,可能產生很嚴重要偏差。
- 若你是因為看上檢索速讀的效率而用這種方法速讀,在目的是檢索的情況下,與其閱讀書籍,不如直接在網路上搜尋還比較迅速且有效率。
- 閱讀的真正樂趣
- 並不是要讀者像在查詢辭典或歷史記錄那樣,只找出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去閱讀,而是以「不知道閱讀時會發生什麼事,真期待」、「 今天能有什麼收穫呢?」這樣的態度閱讀,才能夠真正進入閱讀的世界。
- 某些時候,正是為了要放下原本的「目的」,才會去閱讀書籍。
- 若只是單純的檢索,便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,且無法累積新的資料庫。若是習慣用檢索的方式閱讀,速讀能力甚至閱讀能力都有下降的危險。
- 困難的書就用「積讀」
- 積讀是指把想閱讀的書先堆積著,擺在一邊,想要看時再拿起來閱讀。
- 把書堆積成看得到標題的樣子。
- 首先把閱讀範圍限制在書名及副書名,每天看個幾遍。
- 電子書不適合積讀。
- 電子書的缺點是不容易留下記憶。
- 驚奇感是速讀的必要事項
- 驚奇感(Sense of Wonder),或者說是「想去多看看美麗事物、未知事物、神祕事物的感性」。也可說是富彈性的思考方式,或者是開放的心胸。
延伸閱讀:
- 讀書筆記總彙
- 讀書筆記 — 國王的快讀法
- 讀書筆記 — 富足樂齡 IKIGAI 日本生活美學的長壽祕訣
- 讀書筆記 — IKIGAI‧生之意義:每天早上醒來的理由,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,就是IKIGAI
- 讀書筆記 — 第二座山: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,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?
- 讀書筆記 — 快思慢想
- 讀書筆記 — 生活槓桿
- 讀書筆記 — 真實的快樂
- 讀書筆記 —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: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,以及我們的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