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讀書筆記 — 象與騎象人: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

讀書筆記 — 象與騎象人: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

讀書筆記 — 象與騎象人: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

象與騎象人: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 — 強納森.海德

象與騎象人

《象與騎象人》是正向心理學的經典之作,作者強納森.海德在這本書中把人類思考了兩千多年的人生與幸福問題,歸結為十個假設,針對世界文明的某個重要觀念,以科學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,並從中汲取可應用到現代生活的精華。 他認為,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半,一半像桀驁不馴的大象,另一半則是理性的騎象人,面對改變時,理智與情感的拉扯就像是「象與騎象人」。這種人象的對峙,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決策,也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。當我們學會駕馭心中的大象,我們就整合了各個面向的自我,而能全心投入愛、工作、關係、智慧成長中,最終能騎著大象,去到自己心中嚮往的幸福天地。


《象與騎象人》 讀書心得

作者認為我們的「心」,是頭放任的大象;我們的「智」,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,心與智往往意見相左,各行其是。騎象人扮演的是顧問的角色,也是一位僕人,他不是國王、總裁,也不是能緊控韁繩的馬夫。它是有意識的、控制後的思考。大象則是騎象人以外的一切。大象包含我們內心的感覺、本能反應、情緒和直覺,這些都是自動化系統的組成要件。這樣的概念,其實很像康納曼在《快思慢想》中所提到的系統一(直覺式思考) 和系統二 (邏輯式思考),但在 《象與騎象人》 中除了思考,更包含了人的心理、情緒、道德、幸福相關的討論。

人生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看待,而我們的人生就是自己心理創造出來的產物。只有在我們了解自我是分裂而非一體的(騎象人及大象),了解人有負面情緒傾向及不同情感型態後,這樣的說法才能真的幫助我們面對人生。

想要了解如何追求人生的幸福,首先要了解人類天生是如何相處的(大象的本性)。

第一:互惠(或是說以牙還牙)是一種本能,一報還一報,別人怎麼對待我們,我們就怎麼對待對方。互惠之道可以說是處理所有人際關係的一劑大補貼,只要使用得當,便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強化、延長及活化的效果。互惠之道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好的效果,部分原因是我們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個模仿高手。健康的關係來自平衡的施與受,像是適當地互送禮物、互相幫忙、互相關心、互吐心聲,都是培養彼此關係的重要技巧。

第二:人們常常「自以為是」,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對他人說「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」呢?只有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,才不會再受自身偏見所困,也不會再那麼容易與人受爭論、與人衝突。

再來,幸福有兩個原則:

  1. 進展原則: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固然讓人幸福,但這種幸福通常很短暫。追求目標時真正重要的是過程,不是結果。先為自己設定目標,每朝著目標前進一步,我們都會感覺到朝著目標前進的幸福滿足。
  2. 適應原則:不管發生什麼事情,我們終究會慢慢適應,只是事情剛剛出現時,我們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耐。人的平均快樂程度是跟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。從長遠來看,人生際遇如何其實並不重要,不管是好運還是壞運,最後都會回歸自己的幸福起始點,即大腦系統預設的快樂程度,而這基本上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,作者稱為「幸福水車」,意即人生一直努力追求打拼,像是踩水車,最終都還是在原點。

書中也提到了馬汀‧塞利格曼所提出的幸福方程式

幸福持久度H = 天生遺傳的幸福範圍S + 生活條件C + 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

這在馬汀‧塞利格曼真實的快樂裡也有詳細提到。

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裡,最值得改變的一項外在因素,就是「人際關係」。加強人際關係的連結 – 幫助朋友,對謝謝幫助我們的人的效果尤佳。

較特別的是作者對「逆境」做了研究, 「逆境」 之所以是人類追求完善人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,是因為逆境迫使我們停下腳步,讓我們有機會思考真正想要的人生終點。人在飽受創傷之後,會被迫努力振作起來,借助更高的人生價值,作為統整自己生命的力量。他指出逆境在十七、八歲到二十出頭時出現,對當事人的益處最大。但這好像不太能特別安排逆境出現在人生的那個階段啊>.<

書中也提及所謂的「提升感」。不管上帝存不存在,人心很自然更會感受到神性及神聖。「提升感」
這種情緒是被引發出來的(看到有人行善或知恩圖報,或其他美德);使身體產生變化(胸口脹緊);動機(亟欲見賢思齊);內心還有一股很特別的感覺(覺得自己提升了)。另外,大自然的壯闊與美景同樣也能激動人心,產生「提升感」,這也算是一部分我喜愛旅遊,看不同美景的原因。

作者最終把問題回到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」這個問題應該要被闡述成「我應該怎麼做才能有美好、快樂、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?」,他提到兩個條件:

  • 」是最重要的條件,沒有哪個人是孤島,男女老少都一樣。人是群居性超強的生物,沒有朋友,沒有安全的依戀,不可能快樂起來。
  • 第二個重要的條件,則是擁有且追尋正確的目標,讓自己體驗到那種心流與投入的感覺。現代人可以在許多環境中找到目標,體驗到那種心流,不過 ,大部分人都還是從工作中體驗到這份酣暢淋漓的感受。

這邊提到的「心流體驗」也是常在其他書中像《IKIGAI‧生之意義》《富足樂齡 IKIGAI 日本生活美學的長壽祕訣》《第二座山》 及《真實的快樂》 裡提到的心流(flow),「心流體驗」指的是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一份極具挑戰性、與自己能力相當的工作中。心流體驗的關鍵在於,這是一個能讓你全心投入的挑戰,你也具備面對這項挑戰的實力。

世界上所有宗教、所有哲學學派都支持的六種美德,六種美德裡又包含二十四個原則,這同樣在 《真實的快樂》 裡也有論述。大部分的人能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更多滿足。第一步就是掌握自己的優勢(藉由觀察六種美德裡的二十四個原則,找出自己的優勢)。選擇一份讓自己每天都能發揮優勢的工作,這樣起碼每天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心流。如果你的工作和自己的優勢不相符,那麼你就應該重新調整自己的工作,讓兩者相符。

作者最後給「幸福」下了個註解:幸福之道在中庸。幸福不是我們能夠直接找到、獲得或實現的東西,必須先具備一定條件,然後再耐心等待。有些條件在自己本身,比如個人性格的不同層次及部分的連貫一致,有些條件則在自己與其他事物間的關係:就跟植物需要陽光、水及士壤才能成長、繁茂一樣,人需要愛與工作、全心投入,人也像蜂群一樣,能從群體之中感受到超越自我的意義感。只有這樣,才能過有意義的人生。因此,只要你能與這幾個客體之間建立美滿的關係,人生的目的及意義就會自然浮現出來。


《象與騎象人》 摘錄自書中的筆記:

  • 我們的「心」,是頭放任的大象;我們的「智」,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,心與智往往意見相左,各行其是…
  • 騎象人扮演的是顧問的角色,也是一位僕人,他不是國王、總裁,也不是能緊控韁繩的馬夫。它是有意識的、控制後的思考。
  • 大象則是騎象人以外的一切。大象包含我們內心的感覺、本能反應、情緒和直覺,這此都是自動化系統的組成要件。
  • 阻礙幸福的三大障礙:
    • 失能的意志力
    • 心理干擾
    • 冠冕堂皇的理由
      • 道德判斷就跟審美判斷一樣。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時,通常馬上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歡。如果有人要我們解釋為什麼喜歡,我們就會亂編出一番說辭。
      • 其實是大家在控制韁繩,導引騎象人,是大象在決定何者對何者錯,何者美何者醜。內心的感覺、直覺及當下的判斷都是自動自發地即時發生,但只有騎象人才能拼湊出語周,把自己反駁的理由告訴對方。
  • 戴爾‧卡內基:你認為生命是什麼,它就是什麼。
  • 頓悟可以改變人生,但大部分的結果最後都只是鏡花水月,只有幾天或幾星期的熱度。僅僅是下定改變的決心,騎象人無法命令大象朝新的目標大步向前。改變要持久,唯一的辦法六是要重新訓練大象,但這非常困難。
  • 讓你不幸福的三種原因
    • 情感促發效應
    • 負面傾向
      • 大部分人身上的大象看壞的事看得太多,看好的事情又實在太少。
    • 強大的遺傳基因
      • 「快樂」其實是人的個性中最受遺傳影響的特質。
  • 改變情感型態的三種方法
    • 靜坐
    • 認知療法
      • 認知療法最重要的,就是訓練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,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,指出扭曲之處,之後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確的思考方式。
      • 認知療法之所以成功,是因為它教導騎象人如何訓練大象,而不是直接跟大象說理,把大象打敗。
    • 百憂解
  • 人生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看待,而我們的人生就是自己心理創造出來的產物。只有在我們了解自我是分裂而非一體的(騎象人及大象),了解人有負面情緒傾向及不同情感型態後,這樣的說法才能真的幫助我們面對人生。
  • 我們如何相處 (大象的力量)
  • 互惠
    • 互惠是一種本能
    • 互惠的應用
      • 以牙還牙
        • 一報還一報,別人怎麼對待我們,我們就怎麼對待對方。
      • 用語言造勢
        • 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,是人類得以建立超群社會的另一個關鍵因素。
      • 模仿,人際關係的黏劑
      • 討價還價
        • 先提出端苛刻條件,之後再讓步,不僅會讓你得到比較好的條件,還會讓你得到一個愉快的合作夥伴:因為你讓對方覺得他們自己有決定最後結果的影響力,所以對方比較會同意接受這項條件。
    • 如何提升互惠技巧
      • 健康的關係來自平衡的施與受,尤其是適當地互送禮物、互相幫忙、互相關心、互吐心聲,都是培養彼此關係的重要技巧。
      • 互惠之道可以說是處理所有人際關係的一劑大補貼,只要使用得當,便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強化、延長及活化的效果。互惠之道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好的效果,部分原因是我們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個模仿高手。
  • 自以為是
    • 我們之所以喜歡把醜聞當娛樂,是因為醜聞會讓我們心生輕視別人之感,這種道德情緒也會讓我們產生道德優越感。
    • 我們每個人都很虛偽,當我們蔑視別人虛偽之時,更顯得自己加倍虛偽。
    • 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對他人說「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」呢?只有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,才不會再麼受自身偏見所困,也不會再那麼容易與人受爭論、與人衝突。
    • 是什麼讓我們虛偽?
      • 重視道德表象勝過道德真相
        • 人性本自私,或只要知道自己不會被發現,人有時候就是會騙人。
      • 先做判斷,再編造說辭
        • 人很會為自己的直接反應找理由:騎象人就像是大家找來幫自己在輿論法庭為自己辯護的律師。
      • 無意識的自我膨脹
        • 我們對別人的評估其實相當精確,而自我評價卻常扭曲失真。
      • 「天真實在論」
        • 「天真實在論」的人認為,每個人都會受自身意識形態及利益所影響,只有自己例外,只有自己看事情是絕對實事求是的。
    • 如何尋得完滿之道
      • 把人生當做一場遊戲,不要看得太認真。「強做判斷」確實是內心的毛病:我們會因此憤怒、苦惱,陷入衝突。
      • 虛偽及亂下判斷是重創人際關係的兩大殺手,找出自己的過錯,也是克服這兩項惡習的關鍵所在。
      • 當你發現自己也是造成雙方衝突的元兇時,你心中的怒氣就會降下來。
      • 只要我們能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,就不會再那麼受自身偏見所困,不會再那麼愛說教,也不會再那麼容易與人爭論、與人衝突。
  • 追求幸福的方法(馭象之道)
  • 幸福的兩個原則
    • 進展原則
      • 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固然讓人幸福,但這種幸福通常很短暫。
      • 人有許多人生目標,所以快樂的來源也就各式各樣。
      • 追求目標時真正重要的是過程,不是結果。先為自己設定目標,每朝著目標前進一步,我們都會感覺到朝著目標前進的幸福滿足。
      • 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要幸福。
    • 適應原則
      •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,我們終究會慢慢適應,只是事情剛剛出現時,我們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耐。
      • 人對現況的判斷,是以比自己現已適應的更好或更壞為基準。
      • 人的平均快樂程度是跟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。從長遠來看,人生際遇如何其實並不重要,不管是好運還是壞運,最後都會回歸自己的幸福起始點,即大腦系統預設的快樂程度,而這基本上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。
  • 兩個幸福發現
    • 基因對個人的平均幸福程度影響很大。
    • 大部分的環境因素及人口統計因素對幸福影響甚微。
  • 幸福最大的效益就是,這種特質可以形成真實、持久、可靠的伴侶關係,而這種關係是人類一種基本需求。
  • 平均而言, 宗教信仰的人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快樂。原因在於,參加宗教團體會形成社會網路連結,自己還會有一種與比自我更神聖之物產生連結的提升感。
  • 人一旦基本而要得到滿足,躋身於中產階級之後,財富及幸福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沒那麼明顯了。
  • 人無法從外在事物中找到幸福。現代人跟古代人一樣,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拿來追求一些不會讓自己更幸福的目標,卻在盲目追逐的過程中忽略了個人內在成長及精神層面的修為 而這才是真正能帶給我們滿足感的東西。
  • 幸福方程式
    • 幸福持久度  H = 天生遺傳的幸福範圍S + 生活條件C + 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
  • 值得改變的外在因素
    • 噪音
    • 通勤
    • 自我掌控感
    • 羞愧
    • 人際關係
  • 「心流」體驗
    • 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一份極具挑戰性、與自己能力相當的工作中。
    • 心流體驗的關鍵在於,這是一個能讓你全心投入的挑戰,你也具備面對這項挑戰的實力。
    • 愉悅有很強的感官和情緒成分,如食物、性愛、抓背及微風輕拂。
    • 滿足感則是我們全心投入、發揮所長,到達忘我境界的感受。滿足感能讓我們達到心流的沉浸狀態。
  • 掌握自身優勢
    • 人都有一種想發揮潛力、磨練技巧、展現優勢的「渴望」。掌握自身優勢是人們能否找到滿足感的一大關鍵。
    • 只要我們善用自己的優點,就能讓自己更幸福,而加強人際關係的連結 – 幫助朋友,對謝謝幫助我們的人的效果尤佳。
  • 經驗之所以比實物更能讓人幸福,部分原因是經驗帶有較高的社會價值。
  • 更多財富並不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幸福。追求奢侈品是一種幸福陷阱,它是一條死巷,但人們卻誤以為這樣的行為能為自己帶來幸福。
  • 選擇的悖論
    • 有了選擇,反而讓我們更不快樂,但是我們部很重視選擇,而且處心積慮地要讓自己有所選擇。
    • 這種悖論最常出現在他們所謂的「極大化者」身上,即習慣評估所有選項的優劣,搜尋更多資訊,以求做出最佳選擇者。
  • 「真愛」迷思
    • 兩種愛情:激情及友愛。
    • 激情是一種「狂野的情感狀態,其中充滿溫柔與性欲、愉稅與痛苦、焦躁與釋放、強烈忌妒心,為對方不惜犧性自己,是種五味雜陳的感情」。
    • 友愛是「一種我們對與自己的生活緊緊糾結在一起的人所產生的感情」。
    • 激情不會變成友愛
      • 激情和友愛是兩個獨立運作的過程,其時程也大不相同。這兩條分歧的道路有兩個危險點,許多人就在這時犯下大錯。
      • 真愛是兩人之間堅定共許的強烈友愛,輔以一些激情,這是一種能支撐起堅實婚姻的愛情。
  • 如果你想預測一個人有多幸福,或是可以活多久,你應該了解其人際關係。擁有強大社會人際關係可以強化個人的免疫系統,延長壽命,手術後能快速痊癒,並降低個人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。
  • 不是只有外向的人天生才比較快樂、健康;當內向的人被迫變得外向時,他們通常也能樂在其中,並借此改善自己的心情。就連那些自認不需要人際往來的人也同樣可以從中獲益。
  • 逆境之所以是人類追求完善人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,是因為逆境迫使我們停下腳步,讓我們有機會思考真正想要的人生終點。人在飽受創傷之後,會被迫努力振作起來,借助更高的人生價值,作為統整自己生命的力量。
  • 人們從創傷、危機及悲劇中獲益的方式主要可分三大類:
    • 第一種好處是,一旦你能挺身面對人生的挑戰,便可激發自己原本潛藏的能力,而這些能力會改變我們原本對自我秉持的觀念。人們最常學到的道理就是:我們其實比自己以為的更堅強,而這種認知會給自己帶來信心,以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    • 第二種好處則表現在人際關係上。逆境不僅僅讓我們知道誰是酒肉朋友,誰是可以患難與共的好友,還會強化 際關係,讓人們打開心罪。
    • 第三種好處是,創傷會改變人生的優先順序及對當下他人的看法(充實地過每一天的生活)。
  • 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能從逆境中勝出。如果你是悲觀的人,千萬別絕望!逆境後能否成長,關鍵不在於樂觀的心態本身,而在於樂觀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件意義。如果你能找出一套方法來詮釋逆境對你個人的意義,並從中汲取積極的體驗,你就能從中獲益。
  • 逆境在十七、八歲到二十出頭時出現,對當事人的益處最大。
  • 培養美德聽起來像是苦差事,但是如果我們把美德想成卓越的能力,那麼只要運用自己原有的人格優勢,便可以培養出個種卓越的能,因為只要我們努力表現原有的人格優勢,就會有所回報。
  • 塞利格曼提出六大類美德:
    • 知識
    • 勇氣
    • 仁愛
    • 正義
    • 節制(超越原有的自我)
  • 塞利格曼提出二十四項原則:
    • 智慧
      • 好奇心
      • 熱愛學習
      • 判斷力
      • 足智多謀
      • 高EQ
      • 有自己的想法
    • 勇敢
      • 有勇氣
      • 能堅持
      • 正直
    • 仁愛
      • 寬大為懷
      • 有愛心
    • 正義
      • 具公民意識
      • 公平與公正
      • 領導力
    • 節制(超越原有的自我)
      • 自制
      • 謹慎,小心
      • 謙虛
    • 精神卓越
      • 對美和卓越的欣賞
      • 感恩圖報之心
      • 希望、樂觀、展望未來
      • 注重精神生活
      • 寬恕與慈悲
      • 幽默感
      • 熱情
  • 追尋人生的意義(馭象而奔)
  • 不管上帝存不存在,人心很自然更會感受到神性及神聖。
  • 「提升感」
    • 這種情緒是被引發出來的(看到有人行善或知恩圖報,或其他美德);使身體產生變化(胸口脹緊);動機(亟欲見賢思齊);內心還有一股很特別的感覺(覺得自己提升了)
  • 能讓我們在第三維度有所提升的不單單只有美德。大自然的壯闊與美景同樣也能激動人心。
  •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
    •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,目的為何?人類為什麼會在這裡?
      • 不管你是屬於相信神/神靈/智慧,因其想法/ 欲望或意圖而創造這個世界者,還是屬認為我們純粹活在一個物質世界,人的存在沒有任何理由者,這一切都是物質及能依據自然法則彼此互動而產生的。
    • 我應該怎麼過日子?我應該怎麼做才能有美好、快樂、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?
  • 愛與工作
    • 「愛」是最重要的條件,沒有哪個人是孤島,男女老少都一樣。人是群居性超強的生物,沒有朋友,沒有安全的依戀,不可能快樂起來。
    • 第二個重要的條件,則是擁有且追尋正確的目標,讓自己體驗到那種心流與投入的感覺。現代人可以在許多環境中找到目標,體驗到那種心流,不過 ,大部分人都還是從工作中體驗到這份酣暢淋漓的感受。
    • 工作秉持的態度可分為三種:
      • 把工作當作一份「差事」
      • 視工作為一份職業
      • 把工作當做一種事業
    • 大部分的人能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更多滿足。第一步就是掌握自己的優勢。選擇一份讓自己每天都能發揮優勢的工作,這樣起碼每天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心流。如果你的工作和自己的優勢不相符,那麼你就應該重新調整自己的工作,讓兩者相符。
  • 幸福之道在中庸。幸福不是我們能夠直接找到、獲得或實現的東西,必須先具備一定條件,然後再耐心等待。有些條件在自己本身,比如個人性格的不同層次及部分的連貫一致,有些條件則在自己與其他事物間的關係:就跟植物需要陽光、水及士壤才能成長、繁茂一樣,人需要愛與工作、全心投入,人也像蜂群一樣,能從群體之中感受到超越自我的意義感。只有這樣,才能過有意義的人生。因此,只要你能與這幾個客體之間建立美滿的關係,人生的目的及意義就會自然浮現出來。

延伸閱讀:

Perry Lin

Perry Lin 有十幾年科技業工作經驗,包含網通、晶片及雲端技術領域,喜愛旅遊及打羽球,曾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實習,去阿拉斯加看極光、南美巴拉圭、非洲坦尚尼亞等地旅遊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