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讀書筆記 — 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

讀書筆記 — 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

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 — 田臨斌

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

《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》作者田臨斌(老黑)曾是殼牌石油公司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,在45歲毅然退休。許多人對現狀不滿,對未來懷抱理想,卻徘徊在不進不退之間,期望得到兩邊的好處,結果卻經常蹉跎歲月,兩頭落空。這本書雖然以「退休」為題,但和坊間談論退休理財或銀髮族生活規劃的書籍不一樣。書中提到的退休的10堂課是作者親身經歷的經驗及學習分享,除了具備退休的客觀條件外,做好主觀的心理準備同樣是關鍵,但前提是必須懂得放下,才能從中獲得好處,人生下半場想過什麼生活,你準備好了嗎?


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》 讀書心得

在我離職之前,就已經看過作者田臨斌(老黑)的書,他的一些經驗和理念是我還滿嚮往的。這本書雖然以「退休」為題,但和坊間談論退休理財的書籍不一樣。老黑也提到,他本來不想用「退休」這二字,但找不到適合的替代用語。我自己的解讀是提早「退而不休 」,重新尋找人生的定位與價值,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

現代人(像我一樣)從小到大常常就照著社會的期盼,一路求學、工作。大部分時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規劃和訂定的人生目標也缺少深思熟慮。快到中年時,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心裡依然莫名升起一股聲音:人生就這樣了嗎?

有人用「金手銬的歲月」形容工作上想變卻不敢變的狀態。這時在企業工作的人,年資、經歷、職位、待遇等等,都累積到一定程度,許多企業提供員工福利會隨年資加碼,愈到後期才離開,犧牲反而愈大。同時也深怕一旦離職,外界會怎麼看待自己?沒有了”在__做__職位”的頭銜後,自己什麼都不是了。更糟糕的是,因為脫離群體產生的疏離感,讓人難以忍受。

作者提到拒絕被工作體制化的意思並不是說工作像坐牢,而是真心相信工作是為了更精彩的生活,而不是活著為了做更多工作,無論身處任何環境,重點是保持一個自由自主的心態。

提到退休,大家最先考慮的是,我的錢夠多嗎?退休當然需要錢,但要先搞清楚,金錢是工具而不是目標!

書中提到兩種把金錢當成目標的人:

  • 一,總是活在別人眼光中,他努力追求更大的車子、房子,更高的身份地位。
  • 二,無限延伸對子孫的責任,認為將身後財產留給子孫是關愛的表現,更是長輩的義務。

很少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這樣的人,卻成天抱怨太忙太累,經常把退休掛在嘴上,又不願意付出努力改變觀念。我剛好完全不是這兩種類型的人,生活中能省則省,完全不考慮名牌、名車。自己也不會有小孩,不用留什麼遺產給下一代。

多少錢可以退休?退休的確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,但很可能不如你想的那麼多。主要差在「生活型態」。需先明白兩件事:第一,退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第二,過這樣的生活需要多少錢?

先記帳,了解自己的花費。在投資理財方面,作者是以分散風險和複利效果為主的股票投資。

退休需要多少錢的三個前提:

  • 要有足夠的醫療和人壽保險。
  • 你必須沒有負債。
  • 擁有自住的房產。

再來應該要學會自發性簡樸,克制欲望、節省開銷。過度消費和過度工作是許多人的煩惱和痛苦根源,浪費寶貴的時間,也是阻止人們跨過退休門檻的絆腳石。除非你能克制消費,否則退休後的收入很可能無法支持你的生活。簡樸不是吝嗇,也不表示放棄物質層面的生活,而是比以往更溫柔的欣賞生活,展現簡樸本身的美感。

居住地的選擇,也可以讓你節省開銷,以改變居住地的方式來籌措退休需要的資金。

心理學上,將感官相關的樂趣稱為「愉快」(Pleasure),像是吃美食、聽美歌、看本好書、看場好電影;而渾然忘我、克服挑戰的樂趣稱作「喜悅」(Joy),像是畫畫、彈鋼琴、教育小孩、裁縫、木工、修理馬桶、打球、冥想等等;最理想的幸福生活就是:結合適度有節的”愉快”和豐富充沛的”喜悅”,而形成的生活。

作者用「職志」這個名稱來表達和「職業」的不用。職業是我們付出心力、時間,換取金錢養家活口的活動,職志同樣要付出心力、時間,但除此之外需要符合三個條件:會做、喜歡做、有意義!

什麼人最幸福:職業和才能、興趣緊密結合的人。你說眼前的做的工作就是職志,那太棒了,一百歲也別退休!但如果不是,別說自己沒有條件或沒才能,你值得一個嘗試的機會。

人生下半場自由度大得多,學什麼、做什麼和自己天生志趣密切相關,不再被外界需求牽著鼻子走。透過學習新事物和發揮天賦才能實現自我,同時還有富餘享受休閒、幫助他人。

經營退休生活有三大要素:健康、金錢、快樂。快樂這個部分,和家人、朋友相處狀況因人而異,比較大的問題出在缺乏對職志的追求。這確實也是我目前正在嘗試的部分。表面看,阻止人們最大的障礙是金錢,但許多人早已跨過「足夠」的關卡,一種情形是把錢本身當成奮鬥目標,多多益善。另一種情形是對下半場有所憧憬,卻擔憂拋棄眼前熟悉事物可能帶來的損失和衝擊。這兩種障礙都不真的是錢,而是:放不下!

人只能活一次,而且時間不長,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呢?何不精彩、過癮的走一遭?重點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。


45歲退休,你準備好了?》 摘錄自書中的筆記:

  • 這本書的內容正是描述一個沒有富爸爸(更沒有中樂透),學經歷也算不上特出的人,讓自己具備選擇生活方式的方法。
  • 在適當時機縱身一跳需要勇氣,但如果誇我的人了解,我因為放下而得到的好處,恐怕就不認為那只是勇敢了。

第一堂課:渴望

  • 現代人從學校畢業進入企業,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從一而終的做到退休,企業界也早已開始修訂過去引以為傲的「從搖籃到墳墓」的人事政策。
  • 外在的環境變化,會影響個人發展方向,是好是壞,關鍵就在渴望。
  • 除非你的渴望夠強、夠大,否則現狀不會在一覺醒來就自動發生變化。
  • 我四十歲那時已工作將近二十年,即使升職加薪樣樣不缺,但心裡依然莫名其妙升起一股聲音:人生就這樣了嗎?年少時曾有過的興趣抱負怎麼辦?
  • 有人用「金手銬的歲月」形容工作上想變卻不敢變的狀態。這時在企業工作的人,年資、經歷、職位、待遇等等,都累積到一定程度,許多企業提供員工福利會隨年資加碼,愈到後期才離開,犧牲反而愈大。經常可以見到有些接近退休年齡的人,想盡方法待下來,他們的著眼點經常不是薪水,而是隨年資而來包含退休金在內的其他福利,這就是被金子打造的手銬緊緊束縛的原因。
  • 職場中,有許多自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,其實是已經被功利社會體制化的人。
  • 朝九晚五的歲月食之無味,棄之又沒有足夠的勇氣與智慧。
  • 職業生涯的前二十年,我不斷的告訴自己:等到什麼時候,就可以怎樣!可是,冥冥之中卻有另一個聲音告訴我。你如果再不怎樣的話,另一個二十年很快就會過去 ,而什麼也不會發生!
  • 人在考量改變時,金錢是主要因素。金錢的確很重要,但不應該是唯一因素,一般人在規劃退休時經常忽視一個問題,那是沒有想清楚「我是誰?」
  • 我們從小到大,早己習慣用外界賦予的角色來定義自己。譬如,你曾經是某某人家的小孩,某大某系的畢業生,某公司的某某職務。一旦離職,忽然之間你什麼都不是了!更糟糕的是,因為脫離群體產生的疏離感,讓人難以忍受。
  • 把工作當成生活重心的人,遇到這個問題時會比其他人更難接受,好像脫離了工作就等於脫離大部分的社交生活。的確,同事間隨著時間推移,彼此的生活內容和關心的事物必定愈加不同,就像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人,很難維持長久友誼。
  • 一旦懂得坦誠面對自己內心,許多過去曾經感到後悔慚愧,難以面對的人事物,如今都能包容釋懷。
  • 現代社會強調工作第一,加班除後有必要性,更是一種「美德」。
  • 現代人都認同「Work Hard, Play Hard」的正常性和合理性。但你知道嗎?存活了千千萬萬年的人類祖先,可不認識這個被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道德觀。
  • 這個行為模式的核心正是資本主義最強調的生產和消費,只是加上各種美化包裝讓人一時認不出來而已。
  • 以前的人工作為養家活口,求得溫飽後把剩餘時間用來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,生活因些得以充滿樂趣和意義。現代人工作大都已超越求得溫飽,卻永遠處於一種匱乏狀態,原因是現代生產不只為滿足基本需求,更是為創造額外欲求,欲求引領消費,消費又導致更多生產,現成一永無止境的循環。
  • 現代人雖然壽命較長,卻因為這個循環而永遠活得像隻無頭蒼蠅一樣忙忙碌碌。
  • 人生旅途中,我們大多走一步算一步,時間一到,該上學的上學,該工作的工作。大部分時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規劃和訂定的人生目標也缺少深思熟慮。
  • 原本人們該為突顯老天賦予的長才、特點而戮力打拼,最後卻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讓自己和其他人一模一樣。
  • 許多人到了中年才有「我是誰,人生為何而戰」的困惑。
  • 有人說:人生上半場要追求事業成功,下半場要活得有意義。但不見得上半場非得功成名就,才有條件追求下半場的人生意義。事實上,愈早認清自己並努力發揮特質的人,愈有可能獲得事業成功和人生意義的雙重報酬。
  • 拒絕被工作體制化的意思並不是說工作像坐牢,而是真心相信工作是為了更精彩的生活,而不是活著為了做更多工作,無論身處任何環境,重點是保持一個自由自主的心態。

第二堂課:金錢觀

  • 退休當然需要錢,其實當我們考量人生較重大事情時,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就是金錢。
  • 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直接買到的,但金錢能幫助我們間接獲得需要和想要的東西。
  • 金錢能「幫助」我們達成某些生活目標。金錢是工具而不是目標!
  • 我的人生目標和價值是什麼?是否願意減少工作時間和收入,使這樣的安排變為可能?
  • 一旦越過溫飽線後,生活需要多少錢就有彈性調整的空間了。
  • 賺錢是需要付出代價的,為了賺錢就沒有辦法做其他的有趣的事情。
  • 我們擁有的愈來愈多,生活卻愈來愈悲慘黯淡。
  • 在消費主意作用下我們就是要買,需要的買,不太需要的還是買,連完全不需要的都買。
  • 多少錢可以退休?主要差在「生活型態」。
  • 兩種把金錢當成目標的人:一,總是活在別人眼光中,他努力追求更大的車子、房子,更高的身份地位。二,無限延伸對子孫的責任,認為將身後財產留給子孫是關愛的表現,更是長輩的義務。
  • 很少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這樣的人,卻成天抱怨太忙太累,經常把退休掛在嘴上,又不願意付出努力改變觀念。
  • 退休的確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,但很可能不如你想的那麼多。
  • 超過四成的人不知道退休需要多少錢,反映的事實就是,許多人不知道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日子。
  • 在規劃退休的時候,除了反復琢磨數字之外,其實更重要的是思考人生目標與目標相關的日常活動,否則就是本末倒置。
  • 如果明天就退休,想要立即從事的活動?如果你想到的是到歐洲渡長假、和思念已久的親友聚聚,甚至只是大睡一覺、大採購之類的事情,那恐怕就和其他人一樣:只知道不想做什麼,對要做什麼卻還想得不夠透澈。

第三堂課:理財規劃

  • 需先明白兩件事:第一,退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第二,過這樣的生活需要多少錢?
  • 要先記帳,我退休前半年開始記帳,把每一筆開銷鉅細靡遺、依據用途記錄下來。
  • 做預算最大好處是為平日生活做規劃。
  • 除了記錄支出外,還是記錄收入和資產。設計這三份分別顯示消費、收入和資產的表格,的確需要運用一些基本財務觀念,但更多的只是常識,重點是動手去做,邊做邊調整。
  • 將所有積蓄投入風險不明的標的固然愚蠢,死抱著辛苦賺來的錢不做任何投資,也絕不更加高明。
  • 我弄清楚理財不是賭博,輸贏憑恃的不是一翻兩瞪眼的運氣,而是一點也不刺激、不好玩的紀律和耐心。
  • 儲蓄當然不是理財的全部,但千萬不要小看它的重要性或嫌存錢太慢。
  • 要實現人生目標,不理財是辦不到的。
  • 巴菲特說得好:「你要在所有人貪婪時恐懼,所有人恐懼時貪婪。」
  • 所有的統計數字都證明,投資股票是累積財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紀律,買賣股票想不賺錢才是真的難。
  • 錢滾錢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複利效果。
  • 我的建議是盡可能在最早時間購買自住房產。
  • 退休理財還有一個必要的前提,就是零負債。
  • 投資理財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,沒有嘗試就一定沒有成功的機會。
  • 退休需要多少錢的三個前提:
    • 要有足夠的醫療口人壽保險。
    • 你必須沒有負債。
    • 擁有自住的房產。
  • 憑藉的是兩樣東西:分散風險和複利效果。
  • 一般人投資求的不是發家致富就是短期高效,投機性高,但我求的是長期穩健的經濟發展和時間紅利。
  • 我絕不參加金錢遊戲,不做短期隨機性的投資,不打聽小道消息,不跟隨市場起舞,唯一不放過的是複利效果,也就是時間紅利。
  • 退休金最大的敵人就是通貨膨脹。
  • 我的理財內容不複雜,房屋租金加上定存利息和基金投資。
  • 西方人開始認真做退休準備的平均年齡是三十三歲。
  • 愈早退休的人愈不缺錢,反倒是愈擔心錢不夠用而盡量延後退休的人,經常處在財務焦慮當中。
  • 財富不見得能創造快樂,快樂卻能創造財富!

第四堂課:自發性簡樸

  • 巴比倫富翁教人致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儲蓄,第二件事是克制欲望、節省開銷。
  • 如果因為不明就裡、隨波逐流而造成不幸福,那叫無知;如果明知該做什麼卻寧願唉聲嘆氣、無所作為,那就只能叫活該了。
  • 人們有一種錯覺,誤以為幸福快樂的生活必須是物質充裕的生活,必須是競爭優勢的生活,必須是眾人服待的生活,必須是被別人看得起的生活。
  • 你今天透過努力工作被這群人看得起,明天就必須加個努力才能被另外一群人看得起。
  • 我們四周有許多人經常抱怨工作太忙太累,但既然那麼痛苦,有誰真的採取行動改變現狀?
  • 過度消費和過度工作是許多人的煩惱和痛苦根源,浪費寶貴的時間,也是阻止人們跨過退休門檻的絆腳石。
  • 除非你能克制消費,否則退休後的收入很可能無法支持你的生活。
  • 《身分的焦慮》:人都是社會的動物,不能也不該離群索居,溫飽之外我們需要別人的尊重甚至崇拜。
  • 不要以為退休後同儕壓力就會消失無蹤,既然是人之常情,既然還身為社會的一分子,同儕壓力就避免不了。
  • 理解這種壓力就像氣象預報和暴風雨間的關係,你無法阻止暴風雨的到來,卻可因理解而將損害降到最低。
  • LOHAS,台灣翻譯為「樂活」。原本的定義是:一群在做消費決策時,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健康和環境責任的人。他們的生活價值觀和健康、環保、生活態度有關。
  • 如果你認識、接受,而且心甘情願的過樂活生活,退休的可預見性,就會大幅增加。
  • 杜安.艾爾金《簡樸》:簡樸不是吝嗇,也不表示放棄物質層面的生活,而是比以往更溫柔的欣賞生活,展現簡樸本身的美感。
  • 《生活簡單就是享受》:簡不是物質的匱乏,而是精神的自在;樸不是生命的空虛,而是心靈的單純。
  • 簡化生活的努力讓我感覺輕鬆、專注,或許也只說明了我過去的庸人自擾。
  • 人生目標一旦確立,就再也不願意浪費寶貴的時間、精力,於是我們遠離繁瑣的人事物,簡化生活,不再過度介意別人的看法。
  • 省錢只是自發性簡樸的好處之一,清爽自在富有彈性的生活才是終極目標。

第五堂課:閱讀和旅行

  • 前人經歷過的經驗智慧、犯過的錯誤、學到的教訓,結晶在一頁頁的文字當中,讓我們隨意挑選檢視,天下有這麼便宜的事,不讀書是傻瓜!
  • 任何精彩人生的前提必定是忠於自我,勇於嘗試。
  • 要確立人生目標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認識自己。認識自己不容易,是個長期摸索的過程。
  • 看什麼樣的書不是重點,因為每個人關心的事物本來就不一樣,重點是看書的人必然擁有一個獨立自主的精神世界。
  • 沒有人臨終前抱怨此生工作太少!
  • 在完全自由自主的情況下選擇對工作、自身、家庭、朋友、社會等等的付出,才是真正代表我們是否對自己人生負責任的表現。
  • 認識自己,並且在此基礎奠定人生目標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需要花許多時間嘗試探索。使用的方法不外乎三種:閱讀、嘗試和旅行。
  • 旅行的目的不是一個地點,而是看待事物的新方式。
  • 透過觀察和思索各地不同的風俗民情和價值體系,不再是怪異有趣,而是能培養我們天涯若比鄰的世界觀,和啟發生而為人的深層意涵。
  • 重點不是距離,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欲!
  • 閱讀和旅行並不是階段性的任務,而是一生的功課。

第六堂課:職志

  • 心理學上,將感官相關的樂趣稱為「愉快」(Pleasure);渾然忘我、克服挑戰的樂趣稱作「喜悅」(Joy);最理想的幸福生活就是:結合適度有節的愉快和豐富充沛的喜悅,而形成的生活。
  • 吃美食、聽美歌、看本好書、看場好電影,都是感官上的享受和滿足,都是屬於愉快的範疇。
  • 喜悅是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,克服挑戰、學習成長,渾然忘我的過程。畫畫、彈鋼琴、教育小孩、裁縫、木工、修理馬桶、打球、冥想等等。
  • 喜悅有幾個附加條件,其中之一是絕不牽涉可能後悔的負面情緒。
  • 什麼人最幸福:職業和才能、興趣緊密結合的人。
  • 有人稱「職志」,有人稱「志業」,或是英文的「Calling」,名稱不同,涵養也不盡一致,但都是用來和傳統的職業做區別。
  • 職業是我們付出心力、時間,換取金錢養家活口的活動,職志同樣要付出心力、時間,但除此之外需要符合三個條件:會做、喜歡做、有意義!
  • 職志和職業最大的差別,是賺錢!
  • 財富不見得能創造快樂,快樂卻能創造財富!
  • 職志就是驅使我們,勇敢跟出熟悉環境的最大動力之一。
  • 下半場自由度大得多,學什麼、做什麼和自己天生志趣密切相關,不再被外界需求牽著鼻子走。透過學習新事物和發揮天賦才能實現自我,同時還有富餘享受休閒、幫助他人。
  • 如果你不能征服自己,就會被自己所征服。
  • 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,不見得非要離開原來的工作,需要改變的是心態,上半場做的事情不管多麼成功,大都受到外界眼光影響,下半場做的事可以和上半場部分重疊,但出發點是為了更有利於開發和實現自我。
  • 年過四十該是停下腳步喘口氣,看看過去、想想未來的時候了。
  • 探索需要經過不斷嘗試和調整、觀察和自省,才能慢慢理出一個大方向,即使如此,之後的探索也不會就此停止。
  • 我曾在一個自己並不認同,但又沒有太多選擇的旅程上奔跑二十二年,人生能有幾個二十二年?
  • 我發現寫作不但能夠傳達簡單訊息,還能說明複雜思想和表達各種情感,很好玩。
  • 企業用人標準要求員工有創意,可是到了實際操作層面,老闆一句話勝過所有人的腦力激盪。
  • 老天賦予我們的東西經過學習,必需透過某種形式的創造呈現出來,創造不但是可長可久內心喜悅的來源,根本就是生而為人的基本義務,否則就是辜負了老天的賜予。
  • 藝術最主要的作用是透過創造、鑑賞、淨化生活、豐富精神,忽略這項功能就是本末倒置。
  • 「如果這個社會所有人都跟你一樣四十五歲退休,那還得了,誰來生產?誰來養活老弱?誰來回饋社會?」一休到底的確不得了,但退的目的不是休,而是換個更適合的舞台發光發熱。
  • 你說眼前的做的工作就是職志,那太棒了,一百歲也別退休!但如果不是,別說自己沒有條件或沒才能,你值得一個嘗試的機會。

第七堂課:健康管理

  • 擁有健康雖然不見得能保證幸福人生,沒有健康卻可以注定悲慘生活。
  • 靠醫療、藥物維持健康和吃香喝辣活蹦亂跳,在生活品質上可是有很大的差距啊!
  • 健康之於退休最重要的關係正是生活品質。
  • 健康有所謂的四大基石:合理膳食、適量運動、戒菸限酒、心理平衡。
  • 沒有價值的人生,活著是為了吃喝,有價值的人生,吃喝是為了活著。
  • 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,把各種習慣結合在一起,就形成一個人。
  • 照顧好健康不是為長命百歲,而是把在世的每一天活得盡興。
  • 如果連戒菸的勇氣都沒有,顯然沒有資格奢談開創人生新局面。
  • 唯有身心靈各方面健康的人,才能完全享受退休生活帶來的享受。
  • 身體健康其實和理財規劃也有不小的關係,尤其是退休以後,保持身體健康能讓我們省下許多和醫療相關的費用。

第八堂課:人際關係

  • 規劃退休時就要留心目前的社交圈有哪些人是值得你付出心血,培養帶入第三階段的友誼。
  • 互惠是友誼的兩大基礎之一,另一個是信任。
  • 朋友分成兩種:藉以獲得情感支持的知心好友,和藉以獲得資訊的泛泛之交。
  • 想要結交知心好友就必須主動出擊,展現出自己是個值得信任的人。
  • 朋友的功用是什麼:
    • 歡樂,一起消磨快樂時光。
    • 支持,同甘共苦,不離不棄。
    • 分享,共同的信仰、價值觀。
  • 當進入人生第三階段,交朋友不再簡單、容易的時候,我們可以回歸血緣,讓想跑也跑不掉的家人、親戚成為社交圈的主體,但重點還是必須把他們當成朋友看待,主動付出信任和互惠。
  • 家人親戚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資產,但千萬別視為理所當然,更別把他們視為自己的禁臠。
  • 在考慮退休的時候,你和另一半的關係是更重要。
  • 調查研究說,一旦退休,夫妻之間的感情只有兩條路可走:退休前感情不錯的,退休後會愈來愈好;退休前感情就不怎麼樣的,退休後會愈來愈壞。
  • 旅行是許多退休族最愛的活動,而旅行也是最考驗同行者之間感情深厚程度的試金石。
  • 互惠和信任是所有關係的基礎,而且要主動出擊。
  • 我們經常忽略和自己的相處之道。
  • 利用退休後的種種自由練習獨處、享受獨處。
  • 宴席總有結束 ,人群總有散去的時候,這時就是害怕獨處的人噩夢的開始。
  • 你如果發現老是交不到新朋友,身邊的老朋友也在流失當中,只剩下幾個愛抱怨的人時,非常有可能你自己就是一個消極悲觀、喜歡抱怨的人。
  • 想辦法讓自己跳出這樣的泥淖,做法是置之死地而後生,遠離那些僅剩的朋友,重新開始接近心胸開闊,能帶給你希望和歡笑的人。
  • 網上交流通常流於浮面,雖然可以讓自己被千百人緊密包圍,但依然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內心觸動。
  • 作為退休規劃的一部分,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,取得另一半的全心支持。你還要考慮眼前社交圈中哪些人值得你帶入下個階段。你也需要考慮退休後可以加入和興趣、信仰、志工等等相關的團體。
  • 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走上自我實現的道路,和自己做朋友,享受獨處的同時也樂於親近他人,更讓人樂於親近。

第九堂課:選擇居住地

  • 以改變居住地的方式來籌措退休需要的資金。
  • 人們移動的原因,在我四周看見最多的是因為兩件事:錢(工作、投資)和下一代(教育)。但有多少人因為追求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而移動居住地?又有多少人純粹只為滿足自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移動居住地?
  • 建議你沒事的時候想想這件事,做做白日夢、挑戰自己,搞不好某些能夠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的想法就這麼冒了出來。
  • 盡量利用這個城市能夠提供的長處,避開它的缺點,真的躲不掉就一笑置之。
  • 生活中最難以割捨的只有人,其他都是身外之物。
  • 買房和搬家都是人生大事,需要謹慎再謹慎,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,那就是時間不等人。
  • 太多時候我們算盡機關總也算不過天意,如果反因此錯過精采生活,那才真的是得不償失。
  • 人生總是在向前行,只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和求知欲,事事惜福,拿得起放得下,這條道路必定充滿驚喜和奇妙!
  • 更大的影響是換個城市居住,不需要固定上下班讓你有自由挑選更合適生活形態的地點,考量的因素可以是物價、氣候、休閒程度、空氣、交通、社群活動等等,這麼做能使你在理財規劃上擁有很大的彈性空間。
  • 想親近朋友最好的方法是讓朋友想親近你,也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尊自信、心胸開闊,又有趣有料的長者。
  • 關鍵正是走出熟悉無奇的舒適區,冒點風險、嘗點新鮮,看看自己究竟有什麼能耐,以及這些能耐的極限在哪裡。
  • 我建議你盡量擴大退休後居住益也的選擇範圍,和另一半相互挑戰所有限制移動的合理性,做出最符合個人和家庭利益的抉擇。

第十堂課:放下

  • 經營退休生活有三大要素:健康、金錢、快樂。
  • 快樂這個部分,和家人、朋友相處狀況因人而異,比較大的問題出在缺乏對職志的追求。
  • 較健康的人較快樂,較快樂的人較有錢,較有錢的人較健康。
  • 你身邊可能存在許多鴕鳥,我建議你不要受他們的影響,而且要尋找機會協助他們誠實面對自己,相信有一天他們必定會因此而感謝你。
  • 所有的人遲早都會退休,愈早開始向由掌控生活內容,愈有可能成就一個利己利人的人生。
  • 表面看,阻止人們最大的障礙是金錢,但許多人早已跨過「足夠」的關卡,一種情形是把錢本身當成奮鬥目標,多多益善。另一種情形是對下半場有所憧憬,卻擔憂拋棄眼前熟悉事物可能帶來的損失和衝擊。這兩種障礙都不真的是錢,而是:放不下!
  • 未來不可預知,對自己的期許是從此明明白白做人做事,絕不再重蹈人云亦云,隨波逐流的覆轍。
  • 當發現自己和四周人的想法不同時,是否堅持己見還是「從善如流」?
  • 退休之後才發現過去所謂的社交圈,通常不過是一群有眼前共同利害關係的人。
  • 退的目的真的不是為休,不但不休,還要比過去更加專注於工作,樂於工作,藉由工作實現自我。
  • 如果你清楚自己有哪些天賦、才能、特點,太好了,需要做的是想辦法讓他們和你藉以為生的工作緊密結合。但通常更有可能的是兩種情形:你不確定自己究竟有什麼特殊長才;或者,你發現要將不受控制的工作內容和長才相結合很困難。事實上,很多人一旦將自己愛做、會做的事情轉換成賺錢的工作以後,樂趣就大幅降低了。
  • 碰上這兩種狀況你就必須放下,不是逃避、不是放棄,而是積極主動的放下,目的是為了提起更多。
  • 即使你自認很清楚退休後最想做什麼事,在沒有全部身心投入之前,也真的不知道探索的過程將會把你帶到哪裡。
  • 工作是件好事,但不該只是賺錢的工具,而必須是開發自我的手段。
  • 人只能活一次,而且時間不長,何不精彩、過癮的走一遭?
  • 許多人都想早點退休,我的例子或許不完全適用於你,但那不是重點,重點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?

延伸閱讀:

Perry Lin

Perry Lin 有十幾年科技業工作經驗,包含網通、晶片及雲端技術領域,喜愛旅遊及打羽球,曾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實習,去阿拉斯加看極光、南美巴拉圭、非洲坦尚尼亞等地旅遊。